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考研 - 考研调剂 - 正文

中国民航大学计算机学院2014考研调剂信息

来源:3773.考研 2014-4-2 17:26:21

中国民航大学计算机学院201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各位考生:

我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录取工作正在进行,现有部分名额空缺,接受调剂生源(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具体信息如下:

一、招生专业:

1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85211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二、成绩要求:

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一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三、奖助学金设置:

我校奖助学金设置丰厚,设置特等(20000//年)、一等(12000//年)、二等(8000//年)奖学金,覆盖率达80%;除此之外,还设置6000//年的助学金,覆盖率100%

四、调剂方式

如有意愿调剂至我院相关专业的考生请在研招网的“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http://yz.chsi.com.cn)填报调剂申请,并将以下材料E-mail给万老师。

  1)调剂申请表(见附件1)

  2)考研成绩单 

  3)身份证复印件

  4)个人简历(从大学开始)

  5)本科成绩单原件

  6)学历证书复印件或毕业生推荐表复印件(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不提供学历证书复印件,但要提供毕业生推荐表复印件)

  7)外语等级考试证书复印件

  8)其他证明自己能力的相关证书复印件。

注意:参加复试时需要提交上述材料的纸质版(按顺序装订),学历证书和外语等级考试证书要交验原件。

  名额有限,欢迎考生从速来电、来email联系。

  计算机学院研究生调剂电话: 022-24092087 ; 15302015896

  学院地址:中国民航大学南区南4-232计算机学院教务科

  邮 编:300300

  联系人:万老师

  E-mail:  tiaoji_cauc@163.com

附件1:中国民航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调剂申请表

附件2:中国民航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介绍

 

 

 

 

 

 中国民航大学研究生调剂申请表

      

   

 

性别

 

出生

日期

 

政治面貌

 

粘贴

照片

(免冠照片)

 

 

 

 

毕业高校名称

 

 985或“211高校

 

所 学 专 业

 

应届或

往届考生

 

英语CET水平

 

计算机水平

 

第一志愿报考学校

 

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及代码

 

第一志愿报考类型(专业学位或学术性)

 

准考证号

 

现学习或工作单位

 

所学或

从事专业

 

201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情况

初试科目名称

政治

外国语语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拟调剂

专业名称

 

联系

方式

邮编与通讯地址

 

固定

电话

家庭或宿舍

 

办公室

 

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

 

兴趣爱好特长、

社会实践情况、

获奖情况等

(可适当扩展)

 

注:①外国语、业务课和业务课课程名称务必填上。

② “985”或“211”高校一栏如是则填写“985”或“211”,否则不予填写。“985”或“211”高校只包括校本部或分校,一般不包括独立学院,请调剂考生如实填写。

③我校不接收同等学力报考的调剂考生。

④请申请调剂考生如实填写,填写相关内容时请注意排版格式.填好后根据调剂专业的具体要求,以纸质版寄至我校相关专业所在学院联系人,或以考生姓名与申请调剂专业作为文件名并以附件的方式发送到其电子邮箱。

附件2

中国民航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介绍

一、学科概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立足于我校民航学科专业门类齐全的优势,重点为民航的信息化发展提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支撑,是天津市重点建设学科,其特色主要体现为:

1)紧跟国际民航发展前沿,在民航软件及其体系结构、民航网络与信息安全、民航软件标准化与测评、智能算法与智能信息处理、图形图像处理等研究领域,为实现我国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变,提供了理论应用与方法支撑。

2)立足攻克民航信息化进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课题饱满,成果丰硕:近5年承担或完成国家“863计划”重点课题1项、国家“863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4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及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等6项、民航局科技基金30余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6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4000余万元;获民航科技奖8项;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及20余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发表学术论文45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18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3部,其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地在民航系统中应用或被直接采用。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为支撑中国民航和天津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学科基础。

3)有一支既精通计算机学科又熟悉民航业务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学历学缘结构好,有教授12人(含博导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1人(博士后4人),具有硕士学位26人、国务院政府特贴3人、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会全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1人,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留学归国人员6人、民航中青年技术带头人1人。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求实严谨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合作精神,为民航和社会信息领域发展服务的高级科技人才;使他们具有本学科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民航行业背景知识;能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专业阅读、听和写;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有较强的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的科学研究和实际技术工作;能适应科技进步、民航信息化和社会发展要求。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民航软件及其体系结构

本研究方向在民航软件系统及体系结构、民航信息系统、民航软件标准化与测评等方面开展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重点为民航行业信息化发展提供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支持,是中国民用航空局信息化建设理论研究与民航核心业务软件开发与评估的重要技术支撑。

2. 智能算法及民航应用

本研究方向紧密结合我国民航快速发展的需要,面向民航业务系统,针对国内枢纽机场的大面积航班延误智能快速恢复、航班延误的预警与波及分析、航空公司飞机机组排班、飞机故障诊断与维护,飞机健康评估与故障预警等,着力研究高效的智能算法和针对性强的智能方法,形成了智能算法理论研究和民航生产应用实际紧密结合的研究特色。

3. 网络与信息安全

本研究方向针对民航重要信息网络系统的业务连续性和安全性紧迫需求,开展面向民航核心业务应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理论和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网络自保护系统理论与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信息安全评估理论与分析、系统漏洞评估与影响分析。

4. 数据挖掘与智能信息处理

本研究方向以海量多源异构民航数据资源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民航数据资源的应用效益为研究目标,瞄准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前沿,重点在数据挖掘和智能信息处理领域开展深入研究,解决民航发展中急迫的大规模、非规范、多介质信息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问题。在航空安全信息自动分析、基于QAR数据的飞行品质监控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并在民航智能信息处理应用研究和民航智能信息产品研发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5. 图形图像与模式识别

本研究方向以民航行业需求为导向,侧重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民用航空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的行业,为了保证航空安全,从业人员需要高强度、预发性、规范化训练,航空导航逐渐由陆基导航向星基导航过渡,具有多源、异构、动态特征的航空信息需要借助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剖析和识别。为此,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真实感图形生成与绘制;多源、异构数据处理与可视分析;模拟仿真;模式识别等。

6. 嵌入式技术应用

本研究方向结合民航行业的实际需求,将嵌入式系统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运用于民航通信、导航与监视和民航地面支持设备与系统等,满足民航产品全天时、全天候、室外运行环境、MTBF要求高、长时间可靠工作的要求,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模板研究;嵌入式操作系统研究;通用计算机与专用民航设备通信的驱动程序研究;嵌入式系统中输入输出设备的驱动程序研究等。

四、培养条件

本学科现有专兼职硕士导师24人,其中教授12人(含博士生导师1人),副高职称16人,依托中国民用航空局依托我院设立的省部级科研基地“中国民航信息技术科研基地”和“中国民航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开展科研工作;与中国航信、国航、南航、东航、海航、厦航、奥凯航空、首都机场、白云机场、重庆机场等民航企事业单位、国际民航组织、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中国计算机学会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针对研究生开设民航行业或计算专业领域的专题报告(讲座)数十余场;学校图书馆提供了专业及行业数据库数十个,供全校师生教学和科研使用。

五、就业去向

 本专业研究生就业率为100%,就业动向为:航空公司、机场、中国航信、民航清算中心、民航及空中交通管理部门,百度、京东、三星、汉王、金山、宇龙、绿盟、启明星辰等国内知名IT企业、高校等单位。   

六、调剂专业 

     招收计算机、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智能计算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自动化、电子信息、通信工程、数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